威廉希尔(中国)官方网站

协调 · 交流 · 资讯 · 服务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无人系统安全专委会会员单位动态】亿航“三证齐全”,低空产业何时“起飞”?

【无人系统安全专委会会员单位动态】亿航“三证齐全”,低空产业何时“起飞”?

来源:亚飞太平洋 发布时间:2024-04-19浏览:16
亿航“三证齐全”,低空产业何时“起飞”?

近期,低空经济再次成为投资者们关注的热点。一级市场投融资活动从去年开始便明显变得更为频繁,二级市场近期也表现惊人,堪称“起飞”。

利好因素不必赘述:evtol项目“扎堆取证”、扶持政策持续加码、巴黎奥运会等商业化运营关键节点迫近……但透过一派欢喜的火爆现状,我们希望沉下去看看,产业发展走到了哪一步?距离真正的“起飞”还有多远?我们爬取了全球953个eVTOL设计研发项目的参数,整理了国内主要企业的融资、适航申请情况,希望通过这些切实的数据获得对产业更准确的认知与判断。

01.资本与项目

一级市场上投融资项目的火热侧面证明了资本对低空经济发展前景的看好。

2021年起,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持续增长,国内低空产业结束了亿航智能“一枝独秀”的局面,进入相对活跃的投资周期。近年业内最大一笔公开的融资事件要数小鹏汇天,A轮融资便拿下5亿美元的“巨款”,获红杉中国、高瓴创投等知名机构支持,可见资方对于行业未来的看好与期待。

这也确实是个需要资本强力支持的“烧钱”行业。据财报披露,行业全球领先企业Joby 2023年的研发支出高达3.76亿美元,较2022年提升24%,首创“飞行服务”收益103.2万美元,但净亏损仍高达5.13亿美元,亏损缺口同比扩大99%。在此背景下,也不难理解为何全球eVTOL项目多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仅有大约一成造出了原型机。

02.技术与产品

资金支持是一方面,能否造出产品、走向市场的路有多远,还要看另一项重要因素:技术。据VFS的统计口径,目前eVTOL项目共有5大技术路线,其中占主流的三种也各具特点。

矢量推进型是目前项目数最多的路线,其原理是,在飞行的不同阶段,通过改变推力的方向,分别实现垂直起降和巡航。这种技术路线性能最为强大,但制造成本和技术难度也更高。

升力巡航复合型的特征则是有两组相互独立的螺旋桨,分别实现垂直起降和巡航。它在航程、速度等关键性能上做了妥协,技术难度也相对降低,但缺点亦很鲜明:两套动力系统带来了额外的负重,压缩了宝贵的有效载荷能力。

多旋翼构型没有巡航用螺旋桨,完全通过控制多个螺旋桨的升力大小实现飞行。它的设计较为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但能效、航程、速度等方面的性能也相对受限,应用场景不如前两者广。

具体到典型产品,驾驶模式上,目前多数eVOTL采用的是“保留驾驶员,但设计自动驾驶功能”的策略,既能确保产品尽可能早地获取起飞资质,又为未来开发自动驾驶功能留下了想象空间。运载能力上,目前主流产品一般规划的搭乘人数在1-5人范围内,与一辆轿车相当,但巡航速度最高可达300km/h,可与复兴号媲美。

03.前景与难关

作为实现城市空中交通场景的主流方案和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路径,eVTOL承载了人们多大期盼?或者说,人们期待它达到多大的市场规模?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要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eVTOL正是其中的重要力量。据全球调研机构Verified Market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eVTOL飞机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349.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2%。区域的视角上,据罗兰贝格报告,机构预测到2050年,亚太市场或“以量取胜”,而美欧市场都将以更少的运营数量创造更高的运营收入。

但放眼当下,产业距离真正“起飞”,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首先是资格审定。技术层面“起飞”成功后,eVTOL还需要通过重重资格审定,方能步入商业化运营阶段。目前国内在取证方面进展最快的企业为亿航智能,于今年4月取得了生产许可证。飞行器商业运营前必备的三大主要证件中,取得TC意味着该款飞行器的整体设计获得认可,取得PC意味着可以规模化地投入生产,而AC则类似于“出厂合格证”,每架飞行器都需要单独申请。“三证”齐全后,还需拟定《运行规范》,并报合格证管理局指定的主任运行监察员(POI)批准后方可投入运营。

据公开报道,目前国内共有7款eVTOL迈上了这条漫漫申请路。其中峰飞航空、御风未来递交申请的机型为物流无人机,所以实质上具备载人资质的仅有5款。亿航智能的216-S进展最快,但运行范围限制较多,雨雪等天气、夜间、水上均不能运行,且必须在隔离空域内、人口稀少区上空和远程机组视线范围内飞行,和人们畅想的城市空中交通(UAM)场景仍有距离。这也为大众留下了期待:其余已递交申请的产品,能否在运行范围限制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

其次是配套设施。概括而言可以分为物理与信息两大层面:物理基础设施方面,虽说eVTOL垂直起降无需跑道,但也需要建设起降场地、配备充换电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层面,低空通信、飞行控制、航路设计等方面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后是商业模式。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在于,能否实现从“烧钱”到“造血”的转变。eVTOL在观光、物流、应急、巡检等场景的应用价值已获得初步印证,但具备更大规模和盈利空间的UAM场景能否跑通尚不得而知。目前看,最近的一次验证机会在巴黎奥运会,Volocopter在奥运会期间的运营能取得怎样的成绩?或将影响人们对整个行业未来前景的判断。

“起飞”路漫漫,期待看到智能、高效、绿色的城市空中交通成为现实。

新闻与动态

编辑精选

XML 地图